yxts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古典] 【Pentatone】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 - 罗密欧与茱莉叶幻想序曲 磁力链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12: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ront.jpg

德沃夏克-《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茱莉叶幻想序曲-雅科夫·克莱茨伯格

    阿德沃夏克所留下的九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由于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深受古典乐派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结构坚实、牢固。另外,由于他具有天生的旋律才能和丰富、敏锐的旋律感, 因而他的作品充分发挥了旋律的魅力, 而不像传统的古典交响乐那样单纯地发挥技法。这就是德沃夏克交响曲的特殊之处。 德沃夏克的管弦乐法,并不反映当时的潮流, 虽然没有华丽绚烂的色彩,却显得十分朴实可爱。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管弦乐法遭到当时某些乐评家的误解。实际上,德沃夏克的交响曲不但能充分地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而且在乐器的组合运用方面,更具有无穷的妙味。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
    这部《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Symphony No.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Op.95 即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大约在1893年五月完成的作品。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大陆”者,正是作曲者德沃夏克本人。(也有的版本译为“新大陆”或“新世界”交响曲)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念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作于1869年(当时作者仅29岁),并于1879年和1880年两次修改定稿。该曲结构宏大,旋律优美,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采用奏鸣式结构组合中的变体曲式——双奏鸣曲式写成。作者采用这种结构较为庞大的双奏鸣曲式,是由于剧情的复杂性及其深刻的悲剧性决定的。
引子部分长达111小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开始在几乎中速的行板的#f小调上出现,先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色彩阴暗,与四部和声表达方式与平稳刻板的进行,十分接近中世纪圣咏的特点,给人一种沉闷压抑之感。这是在渲染古老的封建贵族时代的气氛,紧接着出现的劳仑斯神父的音乐形象,在长笛和单簧管的表现下,色彩显得柔和而明朗,此时的低音部大提琴是密集的三度进行,似恋人的窃窃私语,由一连串渐弱的琶音过渡至引子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从f小调开始,几乎重复了第一部分音乐,并经过几次短暂的离调后进入引子的第三部分准备阶段,音乐表情及速度变化较多,情绪较为激越,调性转到b小调上,这是为了向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过渡。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在快板的b小调(主调)上出现,这是一个具有最紧张的戏剧性主题,疾快的速度、痉挛般的切分节奏、强烈的力度、极不协调的和声等表现手段让人联想到刀光剑影般激烈的械斗和厮杀、那血海深仇的世代积怨。主部主题在经过单三部的呈示后渐渐隐去,小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声上以属七和弦作等音转调进入副部主题的?bD大调。
副部主题是一个温柔而甜蜜的爱情主题,由中提琴(加弱音器)和英国管极富表情的奏出,旋律悠长,曲折而伤感,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悲剧。副部在音乐的陈述上较为独特,可看成abaca的双三部结构。副部主题共出现了三次,当第二次出现时,木管在高音部以八度呈示,旋律甜美如歌,温馨而宁静,如泣如诉,这是对美好爱情的无尚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无比憧憬。但完整的主题很快分解成碎片,希望似乎破灭,当第三次出现时,和声上稍作些新的变化。中间段b段插入的是一段新的旋律,由小提琴很弱的奏出,它是爱情主题的补充,像摇篮曲一般均匀地晃动,使人感到如同静夜里一对情侣在喁喁私语。
展开部开始了强烈的戏剧性冲突,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主部主题的格斗动机在?#f小调上出现,并通过逐步移高半音调模进展开(?#f-g-?ba)。第二部分运用连接部材料在?#c小调上出现,并通过频繁的转调作开展,情绪越来越激昂,冲突越来越激烈,似乎要达到白热化的境地。第三部分回到b小调,其中叠入了神父的主题音乐,在剧烈的冲突后,似乎渐渐平息下来,并以十六分音符音阶式级进过渡至再现部。
再现部(可看成第二个奏鸣曲的呈示部)从353小节开始,回到主调b小调上,副部再现是先从中间段b段作为爱情的补充主题上再现的,但这个恋人喁喁私语的主题音乐在D大调上再现(可看成调性服从,D大调为主调b小调的关系调),副部的爱情主题的再现从389小节进入,在D大调上作副部再现。
从402小节开始直到484小节,副部主题先在C小调上作展开,然后至d小调-E大调,并综合主部主题材料及神父的主题材料作展开,并经过一系列的转调?#f-b-?#c-?#f-?bb-c-b,最后回到b小调上作开放性终止。由此可以看出,从402小节至484小节实际上副部主题有充分地展开,可看成副部再同的扩充,但若作为第二展开部看,似乎更为合理。
第二个奏鸣曲的再同部省略了主部再现,因为主部材料在第一展开部中已充分展开,在第二展开部中也有一定的展开成分,可以不再赘述。Coda是从副部主题再现的(可看作第二再现部的副部),一开始在b小调上,然后一下子明朗起来,到它的同主音调B大调上,并综合引子及主部材料,从而也体现出并列、循环与再现的原则。当副部主题在篇未再次响起时,从这个爱情主题仲裁截的碎片已变成泣不成声,凄凉惨淡的音调,男女主人公的逝去注定了爱情彻底毁灭的悲剧结局。篇未的最后四小节左手以强劲的震音,右手以强有力的主和弦结束了整个乐章。

back.jpg


购买主题 已有 2 人购买  本主题需向作者支付 3 音乐币 才能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 yxts  

GMT+8, 2024-12-3 02:39 , Processed in 0.19140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